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分析(图)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8-11 14:55

中商情报网讯:动力电池回收是指对退役或报废的动力电池进行系统性收集、拆解、处理及资源再利用的过程,旨在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短缺并实现循环经济。官方报告披露,我国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行业仍然面临回收渠道不畅等问题。对此,工信部已先后发布5批次共计156家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其中,梯次利用方向的企业96家、再生利用方向的企业60家,具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双资质的企业仅12家。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

1.宁德时代

依托子公司邦普循环,宁德时代与客户携手打造“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的生态闭环;邦普循环打造高度自动化的回收处理工艺,建立系统而广泛的回收网络体系,根据健康表现对退役电池进行识别分类,流入梯次利用或再生处理环节。邦普循环在全国回收网点布局超240个,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占比50.4%,已实现27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能。邦普循环电池材料回收技术对镍钴锰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9.6%,对锂的回收率现在可以达到93.8%。

图片来源:邦普循环官网

2024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3620亿元,同比下降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7.4亿元,同比增长15.01%。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总营收1789亿元,同比增长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9亿元,同比增长33.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营业收入1316亿元,占比73.55%。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284.0亿元,占比15.88%。电池材料及回收营业收入78.87亿元,占比4.4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2.格林美

格林美作为国内新能源材料与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企业,构建了“废旧电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组再制造—再使用—梯级利用”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格林美建有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中心8个,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中心7个,电池材料制造中心5个。2024年,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业务营收大幅增长,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35930吨,同比增长31%,折合4.31GWh,同比增长41%,碳酸锂回收产量4000余吨,供应主流市场,同比增长超44%。

2024年,格林美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创历史新高;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0亿元,增长9.19%;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2024年格林美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业务营业收入动力电池综合利用11.44亿元,占比3.4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3.天奇股份

天奇股份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智能化装备与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在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领域加速布局,已成为该赛道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子公司江西天奇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完善,技术领先,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规模位于行业前列。

天奇股份通过与车企、电池厂商、换电平台等合作,搭建回收渠道网络。拆解与梯次利用方面,聚焦低速车、储能等场景。再生利用方面,湿法冶金技术领先,资源回收率高。

2024年天奇股份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下降1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55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15亿元。2025年一季度,天奇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22亿元,同比下降4.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30.16万元,同比增长1701.4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2024年天奇股份锂电池循环事业部营业收入5.86亿元,占比19.8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4.华友钴业

华友钴业作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入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第二批),具备全国性回收资质。电池回收业务已形成“回收网络→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冶炼”的全链条布局。电池回收网络,多渠道布局,绑定核心资源。车企合作:与主流车企签订电池回收协议,通过车企售后网点、换电站等渠道回收退役电池;电池厂协同:与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电池厂商合作,获取边角料及退役电池包;第三方回收商整合:收购或参股区域型回收企业。

2024年华友钴业实现营业收入609.5亿元,归母净利润41.55亿元,同比增长23.99%,创造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2025年一季度,华友钴业营业收入为178.4亿元,同比增长19.24%;归母净利润为12.52亿元,同比增长139.6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5.光华科技

光华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子化学品及新能源材料供应商,近年来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依托其在资源综合利用、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步构建“回收-拆解-提纯-材料再生”的闭环产业链。

2024年光华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亿元,同比下降4.09%;归属净利润为亏损2.05亿元,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同比减亏52.42%。2025年一季度,光华科技营业总收入5.88亿元,同比上升14.85%,归母净利润2521.32万元,同比上升563.8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点点全站手机网页版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点点全站手机网页版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中商服务

相关信息


Baidu
taptap点点登录APP